杨洁勉:《上海公报》精神的时代意义
发布日期:2022/03/01 10:16:42
——在纪念《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主旨演讲
在国际上不知其数的联合公报中,中美《上海公报》历经半个世纪考验而历久弥新,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上海公报》的精神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和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中美关系走出对抗和实现接触的根本条件是当时国际国内环境的重大乃至根本的变化。二战结束以后,世界开始从“战争与革命时代”走向“和平与发展时代”的反复迂回和艰难转型时期,中美关系因而进入冷战热战交替和对抗对话的磨合时期。在此四分之一世纪里,美国在战后霸主顶峰上物极必反,面临经济衰退、石油危机、美元黄金脱钩以及深陷越南战争而导致的内外交困。中国在面临苏联霸权主义和扩张主义的威胁和“文革”造成的巨大困难之际,也需要在“三个世界”中获得更大的战略主动权和走出国际上的孤立。因此,中美两国关系迎来了从渐变到嬗变的历史转折点。
中美两国在逐步具备改善关系的内外条件后,等待和创造着突变的时机。这个时机实在来之不易:经历了从马歇尔调停到金门炮战的中国内战、从朝鲜战争到越南战争的亚洲热战、从日内瓦会议到华沙大使级会谈的外交谈判、从中苏关系破裂到中美寻求接触三角战略、从斯诺的传递信息到巴基斯坦的外交管道的建构通道等等,最终毛泽东、周恩来和尼克松、基辛格等临门一脚而重新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
其实,当时两国国内都存在反对中美和解的力量,两国之间在台湾问题上还存在原则分歧,两国还在印度支那战争中有着各自的参与和利益。中美和解还在国际上面临重重阻力,需要在理念的解释和行动上的推进。为此,尼克松总统将其访华喻为“难于登月”的旅行,中国也需要在“文革”的特殊条件下做好内外的转弯工作。
但是,两国最高领导在整个进程中,充分体现了战略家的远见卓识,贡献了政治家的聪明睿智,发挥了外交家的高超艺术,终于以独特的《上海公报》作为“改变世界一周”的压轴大戏。就《上海公报》蕴含的战略远见和战略设计而言,至少具有、但并不于以下三点重要启示:
第一,审视中美关系要有战略目光。中美两国在历史、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和分歧,但《上海公报》以超越当时空间的限制而实现了求同存异。毋庸讳言,当前中美关系陷入低俗,但是从长远来看,还是邓小平的那句话:“中美关系终归要好起来才行。”
第二,推进中美关系要有战略部署。当年中美接近与和解时的共同战略威胁是苏联霸权主义和扩张主义,两国领导人都能从这一战略高度出发,对两国外交和相互关系作出正确的战略安排。半个世纪以来,中美在纷繁复杂的两国关系和林林总总的世界事务中,曾在共同反对苏联的扩张主义、全球化、反恐、应对金融危机等方面达成“建设性”战略共识。当前的中美关系或许尚不具备上述条件,但仍可逆向思维而避免“破坏性”战略共识,在反对新冷战、反对生态恶化、反对核战争等方面逐步求同存异以致最终的战略共识。
第三,维护中美关系要有战略底线。当年,中国经过20多年的艰苦斗争终使美国更弦易辙,尼克松成为访问没有邦交国家的首位美国总统。古人说,预则立,不预则废。时至今日,《上海公报》《建交公报》《八一七公报》正在日益被空心化和虚化,我们在维护中美关系时要看到内外形势的变化,不能一厢情愿,而要做多手准备,特别需要战略底线思维和有效准备,从而在出现重大危机和挑战时仍能掌握主动。
中美关系正面临严峻挑战,世界进入动荡改革期,我们纪念《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以史为鉴而开创未来,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就是要更好地造福中美两国和世界人民,就是要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美两国在《上海公报》中一致同意的和平共处五项原为世界进入和平与发展时代注入了极其重要的动力。上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形势和大国关系逐步朝着合作共赢的方向调整,开创了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文化传统、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处理相互关系的新道路,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创举,直到今天对国际关系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当前,中国在中美关系中强调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正是《上海公报》精神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中美两国和世界人民在过去半个世纪里,是《上海公报》合作共赢精神的受益者、拥护者和推进者。两国经济贸易持续增加,科技教育交流不断深化,两国人民因务实合作而获得实惠,世界人民因中美关系改善而共享其利。当前,整个国际社会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挑战,造福人民在生命第一和健康为要的意义上赋予了时代的新要求和新意义,中美两国要从这一高度上看待在国际合作抗疫中的各自和共同责任。从更长远来看,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和亿万人民的生活质量,在迎接新科技革命在生产、生活、交流和塑造中前瞻地趋利避害。面对诸如此类的全球性挑战和历史新课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中美关系上经常指出的那样:“历史充分证明,合作是双方最好的选择。”
在当前形势下,中国和美国不仅要努力争取双赢,还要争取世界共赢。因此,中国在处理世界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方面倡导新型国际关系,在长远目标上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社会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
今天,我们在此纪念《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其实是要世界宣示中国改善中美关系的基础、原则、决心、方向和努力等。中方的信号是坦然明确的,但美方能否理解则是另一回事了。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与斯诺亲切交谈的照片并没有引起美国当局的重视,其根本原因不是美方后来牵强解释的不懂东方人的细微含蓄,而是在认识斯诺作用时带上了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2021年11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同拜登总统举行视频会晤时情真意切地指出:“历史是公正的,一个政治家的所作所为,无论是非功过,历史都要记上一笔。希望总统先生发挥政治领导力,推动美国对华政策回归理性务实的轨道。”当然,美国当政者如果不能正确观察世界、抓住机遇、顺应潮流而一意孤行的话,那么中国也只能奉陪到底而以战略耐心换取最终的战略胜利了。
来源:“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