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毛泽东同志发电报给邓小平、陈毅等华东局领导:"在上海解放之后,应设立某种咨询机关,例如参议室,以吸纳上层党外民主人士,共同建设新中国……"
1951年2月,在陈毅市长的亲切关心和主持下,上海市政府参事室成立,由市政府秘书长周林同志兼任市政府参事室主任,并任命了蒋光堂、吴藻溪、鲁莽、张锐等首批参事。据老参事回忆:陈毅市长对参事非常倚重,参事室成立不久后的一天下午,陈毅有事请教参事,却找不到参事室,大为光火:"把参事搞得那么远,他们参什么事嘛!给我搞近点。"于是,参事室搬到了市长办公室的旁边。
上海市政府参事室成立初期,参事们主要担负参谋咨询和综合研究职能,草拟、修改、审议行政法规和工作报告,编写《市政公报》,调查研究郊区土改后土地分配、法院积案、房屋租赁等问题。他们为上海解放初期的经济建设及各项事业发展,发挥了历史性作用。
"文革"期间,参事工作受到影响,陷于停滞状态。1978年,参事工作得到恢复,参事们随即投入到拨乱反正、落实政策、整顿秩序、建章立制等工作中去,为百废待新的上海贡献了力量。1988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省、自治区、直辖市参事室工作的通知》,规定参事由任命制改为聘任制,参事室是人民政府所属的工作部门,是一个具有统战性、咨询性的机构。由此,参事工作开启了新的篇章。
进入新世纪,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各种重大挑战,政府对科学民主决策咨询的需要日益迫切,参事工作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2009年,国务院首次颁发《政府参事工作条例》,标志着参事工作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轨道。
上海市政府参事室成立于1951年2月,主要职责是组织市政府参事发挥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咨询国是、民主监督、统战联谊等作用。
市政府参事由市长聘任。他们是有德、有才、有望之士,不代表任何党派和任何部门的利益,以"直通车"方式直接向市领导和国务院领导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60多年来,上海市政府参事秉承独立思考、敢讲真话的精神,积极为国家和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许多建议得到了国务院领导、上海市领导的重 视,并被有关方面采纳实施,比如成立了浦东发展银行,出台了住房"按揭"政策,建设了"申"字形高架道路,推动了艾滋病防治立法,制定了上海公共租赁房管 理办法,促进了"低碳上海"建设,等等。
近年来,上海市政府参事室进一步创新参政咨询的手段,创设了"参事国是论坛"品牌,先后围绕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发展 低碳经济、应对人口老龄化、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管理创新等重要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与此同时,积极探索与国外和港澳台地区政府咨询机构的联系,切实加强合作 交流,和台湾《旺报》社共同主办了"沪台研讨会",研讨"十二五"规划与沪台经贸发展、城市发展与城市管理等问题,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和好评。
面对新时期新形势,上海参事工作正以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努力为上海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本网站"参事建议"栏目所发布的参事建议,仅是适合公开的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