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机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发布日期:2019/01/21 02:40:23

  【提要】有机生活垃圾处理难是上海面临的一大难题。当前使用的焚烧、堆肥、填埋三种方法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技术问题及二次污染风险,且未能较好地利用垃圾中的资源。国内外正在实践利用“黑水虻”来处理有机废弃物的方法,颇具发展前景。建议市政府有关部门牵头,建立黑水虻有机生活垃圾处理示范基地,探索适合上海市区和郊区城镇的有机垃圾处理模式;加强研究,建立长效的资源化利用产学研体系;合理改进本市垃圾分类的模式。

 

市政府参事 程维明

 

  上海已明确提出,到2020年底要建成与全球卓越城市发展定位相适应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能力要达到3.28万吨/日以上。其中,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达7000吨/日,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今年7月25日,应勇市长在市人大常委会扩大会议的报告中也特别提到有机生活垃圾处理难的问题。

  当前,上海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已经超过2.4万吨。其中,9000吨焚烧、3000吨堆肥、1.2万吨填埋。但这三种方法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技术问题及二次污染风险。特别是生活垃圾中占比较高的厨余垃圾,用传统手段(如焚烧、填埋等)既占用土地、造成二次污染,又未能很好地利用垃圾中的资源。若能创新利用生物技术来处理有机厨余垃圾,则可有效解决这方面问题。

  据了解,国内外正在实践利用“黑水虻”来处理有机废弃物的方法,已取得一定成效。黑水虻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独特的腐食性昆虫,可在10天内快速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昆虫蛋白与虫粪有机肥,从而使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可持续进行,安全性高,对人畜无害。

  在杭州市余杭区,一家企业于2016年在4亩农用地上创建了浙江省首个日处理15吨厨余垃圾的“黑水虻生物转化与资源化再利用”工程实体,即黑水虻昆虫农场,就地、高效、环境友好地解决了当地一个18万人口村镇的易腐生活垃圾的处理难题,这项昆虫农场的民生工程已经稳定运行了两年,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生态及经济效益。在内蒙古包头市,一家科技公司采用集约化生物工程技术手段,于2018年初建立了黑水虻生物转化厨余垃圾的自动化生产线,即黑水虻昆虫工厂,日处理能力超过100吨。

  不管是昆虫农场,还是昆虫工厂,通过这两种模式的实践,已可判断利用黑水虻对易腐生活垃圾(厨余垃圾)进行生物转化,有三方面优势:一是易腐生活垃圾一次性减量化达到80%左右,无渗透液和二次污染问题;二是黑水虻虫粪是理想的有机肥料,其转化效率远高于传统堆肥方式,三是收获的黑水虻蛋白可作用为畜禽与宠物的饲料和生物制品的原料,用途十分广泛,经济效益可观。黑水虻在处理易腐生活垃圾(厨余垃圾)上具有规模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有机废弃物的技术优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十分明显。

  因此,利用黑水虻来处理和解决上海日益面临的有机垃圾问题是一种有前景的处理方法。故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黑水虻有机生活垃圾处理示范基地,探索标准化推广模式

  建议由市政府有关部门牵头,建立具有一定规模(比如,日处理量为300-500吨左右)的黑水虻有机生活垃圾处理示范基地,包括选址、有机生活垃圾接收、预处理、黑水虻循环饲养、虫粪收集、虫体处理等环节,探索适合上海市区和郊区城镇的有机垃圾处理模式。通过示范基地的运作,实现昆虫农场和昆虫工厂两种模式的标准化,以便未来在全市推广。据了解,中科院上海植生生态所组织全国力量进行研究,已掌握了利用黑水虻处理有机生活垃圾的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可依托相关企业,从收集全市餐饮业的厨余垃圾做起。

  二、加强研究,建立长效的资源化利用产学研体系

  有机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是一座有待开发的“金矿”。积极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不仅符合绿色发展的宗旨,也可以为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效益。根据现有数据,每4吨有机垃圾可以产生1吨黑水虻鲜虫(每吨鲜虫的价格在3000-6000元左右,根据用途会有差异)和1.5吨虫粪(价格为800-1000元/吨),上海每天处理有机垃圾回收的黑水虻和虫粪收入可达5000万元左右,年收入将达到180亿元。这还仅仅是原始性使用黑水虻蛋白和脂肪的收入。如果将黑水虻的各种组成成分加以分离和纯化及深加工,其价值还将大幅上升。

  三、借鉴先进经验,合理改进本市垃圾分类的模式

  本市目前垃圾分为“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等类别,分类不尽合理,易使投放垃圾的市民产生困惑。建议参考垃圾分类做得较好的国家及地区的经验,增加“餐厨垃圾”(或“厨余垃圾”)类别。这样既有利于垃圾分类,也有利于垃圾的资源化处理。

  利用生物技术进行垃圾资源化处理是一项新兴技术,希望上海充分发挥全球科创中心优势,通过进一步的技术创新与工程增效,有效解决上海的垃圾处理难题。


选自《上海参事》201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