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一届参事国是论坛主题:开发长江黄金水道,促进区域联动发展

发布日期:2015/03/13 05:36:33

助“黄金水道”扬帆起航——“黄金水道”参事研讨会侧记

解放日报2007-05-16 本报记者徐琪忠实习生白彦平

   

12个省市政府参事聚首上海

  2007年5月15日,来自上海、重庆、江苏、安徽、江西、湖北、四川、湖南、云南、南京、武汉、成都等12个省、市政府参事及其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70多人聚首上海,参加由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主办的“开发长江黄金水道,促进区域联动发展”参事研讨会。

  会上,有10位参事发言交流了研究成果,就《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长江流域经济联动发展》、《创新金融服务,创立多元化投融资模式,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等12篇课题论文展开讨论。他们认为,开发好长江黄金水道,关键是打破行政区域、经济区域的界限,“全线”一盘棋,真正形成全国统领的长江沿岸省市联合开发机制体制。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杨晓渡会见了与会人员。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蒋明麟,副市长杨雄到会讲话。

  开发、建设、发展素有“黄金水道”美誉的我国第一大河长江,已摆到了“国家战略”地位。2006年底,交通部与沿江7省2市联合出台的《十一五期间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引起了各界人士广泛关注。昨天,关于开发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参事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这次研讨会,经过长期而艰苦的事前调研。从去年4月至12月,上海市政府参事室出动四分之一“兵力”,先后5次、历时9个月开展专项调研。在参事室主任白同朔带领下,年过花甲的参事宣国良、瞿世镜、范增胜、杨代崴、夏大智、梁沅凯与长江沿线12个省、市政府参事一道,进行全方位调研考察。

  参事们顶烈日,冒寒风,跋山涉水,获得了第一手资料;作为政府智囊,他们突破政府各部门、各地方利益关系的局限,发挥建言献策“直通车”优势。昨天傍晚研讨会一结束,一份联合开发”黄金水道”的调研报告呈送国务院参事室。

黄金水道通航不足

  总面积占全国15.44%的长江经济带,GDP总量约占全国的45%左右。然而就“黄金水道”本身而言,却不得不面对尴尬的现实:通航能力不足,“黄金水道”很难获得“黄金效益”。

  “长江干线航道目前呈两头深、中间浅,两头通、中间堵的不良状态。”长期从事港口工作的范增胜和航务专家杨代崴点出问题症结:连续性差是制约长江运能释放的关键,长江干流通航里程为3640公里,但目前航运的绝大部分运量集中在中下游河段,占干流通航总里程的49%;位于上游的西部地区对水运的依赖性最强,但由于航道不连续,水上运输受到严重制约;航行船舶非标准化,沿岸港口功能单一、布局不佳、无序竞争,装备设施陈旧、管理水平不高、经营服务不规范。

  影响长江通航能力有很多自然因素,但更多的还是技术因素和制度因素。“长江流域七省二市各自为政,力量抵消,难以共建黄金水道。”白同朔认为,行政区划与流域经济成为一对矛盾,地区间发展水平不一,管理部门众多,给“黄金水道”开发建设与沿岸城市的联动发展带来较大难度。

献计献策破解难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长江“黄金水道”的开发建设已成为我国重大的战略性问题,航道的建设也不仅仅是经济纽带的作用,还是沿岸文化、科技、信息、服务等综合发展的体现。

  参事夏大智认为,在铁路、公路、航空运输成本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低成本的长江水运优势凸现出来,而长江“黄金水道”进一步利用开发正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可贵基点。

  关于确立和实施长江航运优势战略,参事们争相献出“锦囊妙计”。参事梁沅凯一直从事银行金融行业,对于解决建设“黄金水道”的资金问题,提出了一套投融资框架思路:除了银行信贷与直接资金支持以外,要利用资本市场,获得长期资金,为“黄金水道”的建设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金融服务。

  来自重庆、湖北和成都等地的参事,也根据当地的开发建设情况提出建议。柳恩梅参事认为,长江沿岸港口建设的重点是立足于工业园区,建设重点港口。张永泰、邓玲等参事认为,“黄金水道”建设,要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龙头,以重庆、武汉、南京等区域性航运中心为支撑,沿岸重点港口群为基础,加强港城联动发展。

  专门研究英国文学的瞿世镜,将长江航运和国外内陆航运进行了对比。他分析说,长江无序开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强大制度体系保证,因此启动黄金水道立法程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亟需将各部门分散的内河水运行政法规提升到国家法律层面,另一方面要尽快启动《航道法》、《水运法》等相关法律的立法程序,使黄金水道的开发、管理、使用获得充足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联合开发利益共享

  “长江‘黄金水道’的开发建设,不能单靠一家,要靠国家、沿江各级政府、社会各界、中外港航企业的共同努力。”参事们指出,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的关键,是要建立长江“黄金水道”的利益共同体,共同参与,联合开发。“上海作为长江水道的龙头,应该摆正姿态,适当让利,让各省市共同受益。”参事宣国良认为,建立和完善沿江地区利益协调机制十分重要,利益共同体要通过创新,建立一种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机制。

  参事们认为,长江“黄金水道”利益共同体的合作原则之一,就是开放公平,打破地区封锁,促进市场开放。在政府层面,建立多方合作机制以及由长江航道、港口、交通、海事、海关、水利、税务等长江水系专业管理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机制;在企业层面,建立跨省市合作的促进机制,鼓励长江流域大型企业集团在长江流域实施跨区域投资发展;发挥市场导向机制,建设长江流域产权交易平台,引导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长江流域的中西部地区。

 

 

 

 

长江还有70%潜在运能等待开发

“黄金水道”如何“掘金”

文汇报  2007.05.17  徐璐明 钮怿

 

         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还有70%潜在运能可以开发,但是“掘金”尚待“东风”。前昨两天,来自长江沿线12个省、市政府参事和国家发改委、交通部以及上海各相关部门的70多位专家聚集上海,参加由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主办的“开发长江黄金水道,促进区域联动发展”参事研讨会,共同为开发长江黄金水道课题出谋划策。

   

现状:黄金水道“黄金”待掘

        长江水运承担了沿江企业生产所需80%的铁矿石、72%的原油、83%的电煤,整体货运量已经超过了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和欧洲的莱茵河,成为世界上内河运输最繁忙、运量最大的通航河流。

        在这两天的研讨会上,专家们都认同长江黄金水道在长江流域经济带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他们认为,黄金水道的黄金效益并没有得到充分开发。上海市政府参事瞿世镜说,莱茵河和密西西比河年货运密度都超过了1000万吨/公里,而长江2000年货运仅71万吨/公里。长江还有70%的潜在运能有待开发。

   

症结:“大桥锁江”凸显体制问题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严重滞后和缺乏综合管理体制与机制是制约长江黄金水道有效开发的重要原因。

        比如,2800公里的长江干流航道上,现有和准备建设的跨江大桥平均几十公里就有一座,已经影响正常的航运,船桥相撞事故至2004年已达到120多起。“大桥锁江”的现象不可忽视。而随着长江上游水电的开发进入快车道,“大坝锁江”的问题又在不断出现。这种“单打独斗”的水资源利用开发模式,降低了水资源利用的整体效益。

        四川省参事陈国先指出:长江干流沿途的9省市、180个左右的(地)市政府都有着自己的巨大资源和独立的经济决策能力,在缺乏统一管理和规范机制的背景下,很容易出现“各自为政,各谋利益”的局面,导致长江黄金水道的黄金效益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发。

   

建议:启动黄金水道立法程序

        开发黄金水道就是要从提升效率入手。与会参事提出,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使长江成为真正有高效率的“黄金水道”。

        陈琳参事认为,要切实推进长江流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就要建立有效的流域综合管理机构,组织有关力量尽快制订具有战略性、整体性的全流域综合规划,“特别要注重各方的利益协调和公众参与机制,淡化行政区划和部门的影响,强化流域的整体效益”。

        瞿世镜参事进一步建议,尽快启动黄金水道立法程序,通过《航道法》、《水运法》等相关法律的制定,明确规定由中央统一制定黄金水道战略规划,改变各地零敲碎打的现状:一方面建立黄金水道利益共同体,通过建立中央与地方相结合的管理部门联席会议,推进黄金水道区域合作和综合管理;另一方面,建立市场导向机制,引导外资和东部资金进入中、西部地区。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杨晓渡会见了与会人员。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蒋明麟,上海市副市长杨雄到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