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整合养老资源力量? 赵卫星参事与市民畅谈推进家庭养老专业服务
发布日期:2024/05/22 15:15:55
相关数据显示,上海户籍老年人口已超553万,已步入重度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给医疗保障、健康服务、老年照护等方面都带来新的挑战。参事们调研发现,现在老人们对居家照护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进一步做好居家养老服务,让更多的老年人在家也能享受到专业的养老服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话题。
5月17日中午,市政府参事、市人大原秘书长赵卫星应邀走进“市民与社会——参事之声”节目直播间,就此话题与市民连线,倾听市民呼声,畅谈交流相关意见建议。
节目一开始,赵卫星参事就谈到一个有些令人惊讶的情况:以往大家一直以为,中心城区养老床位供不应求;但调研发现,近年来本市养老机构不仅郊区床位有空置情况,甚至一些中心城区床位也有同样情况发生。为什么呢?赵参事分析:一部分原因是疫情后很多老人更倾向于回归家庭,以得到更多亲情关怀;一部分原因在于以房养老的模式受房产价格下行影响难以为继;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老年人需求。
围绕这一话题,诸多听众纷纷向直播室打进电话或网络留言,热烈参与讨论。有人表示,居家养老本来就是大家最为接受的养老方式,现在出现养老机构床位空置情况,应该与大家追求更高品质老年生活有关。还有人认为,有些养老机构的确很好,但价格较高,难以承受。更有市民提出意见,认为养老护理人员数量不足,且能力素质亟需进一步提高。
赵卫星参事从调研成果出发,与市民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表示,目前政府与市民已经形成了一个普遍共识,即居家养老是养老服务体系的核心,要进一步做好居家养老,让老年人在家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养老服务。在现有养老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的资源需要深度联动融合,相互支撑,综合利用。赵参事建议,面对不断增长的居家养老需求,政府应该将家庭照护床位纳入养老机构床位考核体系,制定并完善相应的补贴扶持政策;机构需要主动转型,培训更多的专业人员,为居家养老提供更多的专业服务支撑;社区要做深做实基本养老服务,推动形成便捷高效而又有温度的养老服务生活圈。
此外,赵参事还围绕居家养老服务价格是否亲民、政府养老服务如何加强市民知晓度等,与市民开展了热烈讨论。
欢迎扫码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