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一处 勇于创新
发布日期:2024/03/22 09:12:43
2018年7月,我被应勇市长聘任为市政府参事。感谢参事室这六年来多方面对我的关照和帮助。在任职参事期间,我与各位参事在公私场合有不少接触,各位参事都是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翘楚,在参政议政方面受到他们很多启发;参加了参事室组织的难以计数的高端报告和研讨会,获益匪浅。我还由参事室推荐,获得2021年上海市统战工作先进个人、2022年全市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二等奖以及集体三等奖等奖项。
参加参事工作的最大收获之一是换位思考。记得市委统战部的一位领导讲过,研究者要多点行政思维,而做行政的要多点学术思维,这样处理问题就会比较全面。而参事室正是培养此种双向思维的最好地方之一。
今天主要与大家分享一些我的经历和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首先谈经历。
我在上海出生,祖籍嘉定,上海70届初中生,基本上没有受过中学教育,那时的课本叫工农兵基础知识之类。1971年16岁时,随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工作的母亲到“大三线”贵州遵义061基地当学徒工。当时市六院在那里援建了417医院,我则分配在离该医院100多公里外的653厂机加车间当钳工。当时大三线厂房的选址原则是要像“羊拉粑粑”那样,在大山里东一堆西一堆的,主要应该是为在战时防空袭。
1977年恢复高考,我取得了贵州遵义考区的优异成绩。此前在1973年还参加过招收工农兵学员的唯一一次入学考试,成绩足以被当时定点在061基地招生的三所高校即北京航空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和南京航空学院录取,但那年这场招生考试中发生了张铁生“白卷事件”,我出身知识分子家庭,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自然算“成份”不好,故与“国防七子”失之交臂。1977年高考,我填报的志愿分别为复旦大学历史系和中文系、以及武汉大学图书馆系,最后因各种原因,进了贵阳师范学院历史系;毕业后考入武汉大学历史系,师从刘绪贻先生攻读美国史硕士学位。1985年春,从武汉大学毕业后回到离别14年的故乡上海工作,被分配到刚成立的复旦美国研究中心以及国际政治系任教。
我于1986年8月赴美留学,入读普林斯顿大学宗教学系。当年入学普大的推荐函之一就是我家邻居、复旦大学著名教授谭其骧先生用毛笔写的。据说当年普大招生办破天荒地收到这份中文推荐函后,请该校东亚系名教授刘子健先生来鉴定,结果自然是达到了推荐函的最大功效。可惜现在已无法获得谭先生这份珍贵文物级的墨宝。1994年4月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我未等到参加毕业典礼就启程回国。其实自1985年以来我一直是复旦大学的在编教师,至今已逾38年。
我的这些经历可总结的主要有二点:一是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冲刺,起步慢起点低没有关系,关键在于耐力和坚持,而这个过程往往孤独和艰苦的,杨振宁教授所说的“孤持”就是这个意思;二是要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否则前途受限。在国外可以成为中产,拥有稳定的大学教职或其他职业,但并不能真正成就理想,也没有多少政治地位,更谈不上参政议政。当年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成立后不久,中心就派送7位青年才俊赴美留学,个个才识过人,就读的是清一色美国顶级名校。但由于各种原因,最后学成归国的仅我一人。对我来说,回国服务是一个正确选择,不仅获得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充分发挥作用的空间,也因此得到许多学术和政治荣誉。
其次讲体会或者心得。
第一点体会,就是要勇于创新。2019年我们全家去四川巴中通江县参加支教,顺道去通江县毛浴镇瞻仰镇上著名的红军标语墙,该标语墙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军标语墙上刻有1934年11月红四方面军在毛浴镇召开的全军党政工作会议颁布的“红军训词”,一共16个字,即“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其中“创新”一词虽出典古籍(如《南史·后妃传上·宋世祖殷淑仪》),但其现代意义上的使用,尤其是在革命斗争年代的使用,“红军训词”应该是相当“前沿”的,从中也可以窥见当年红军排艰克难,最后取得胜利的部分奥秘。
创新可以说是任何工作的精髓或灵魂。现在大学要求引入战略性人才,所谓战略性,就是指你的研究工作不仅是意味着量变,而且是质变;不仅有微观的细节而且有宏观的视野,做社会科学研究则更要与国计民生发生密切关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术工作难的就是要跳出舒适区,不断挑战自我,始终保持思想性和创新性。
第二点体会,是要心系一处。除非是通才,否则做学术工作尽量不要摊大饼、打开花弹。学术研究有若干种运作模式,比如“圈地论”,就是要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做深做细,使这个领域成为自己的专长,树立学术人设;又如“积木论”,就是要靠积累,就像搭积木,只要不断努力总能聚“木”成塔,水到渠成;再如“母鸡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以此来形容领队或团队作用,就像母鸡看到哪里有食物就招呼一群小鸡来觅食一般。这几个模式,其实都强调突出重点,持之以恒,终有成果。
第三点体会,是要敬畏平实。为学之道并无锦囊妙计,不过要有敬畏和平实之心。我特别喜欢语言学家吕叔湘的一首七言诗:“文章写就供人读,何事苦吟八阵图;洗尽铅华呈本色,梳妆莫问入时无。”敬畏平实就是不要弄虚作假、哗众取宠,特别在这雁过留痕、风过留声的互联网时代。我也特别欣赏陆游的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敬畏平实,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做好调研,身体力行,以调研促实干。这与本次座谈会“谈、讲、促”主题非常吻合。
第四点体会,是要有大局观。杨洁勉参事曾说,作为一个好学者,要具备以下意识:即超前意识、大局意识、咨询意识、机遇意识、全局意识、公共意识、风险意识。我在我的团队也倡导多个结合,即结合天边和身边、天下和脚下,文献与田野、学术与对策,讲的也是这层意思。
参事室主要有两种功能,即政策咨询功能和统战联谊功能。目前政策咨询的功能越来越突出,“促实干”就是要充分发挥参事作为市政府智囊的作用。我长期在智库工作,我把这些年做智库研究的经验总结为“五性”,即战略性、前瞻性、敏锐性、政策性、时效性。相信这些经验对于参事室抓好建设、发挥更大作用,同样有帮助。
我的参事生涯不久就期满结束了,但我还会在复旦大学继续做学术和教学工作。所以现在还远不是“停车坐爱枫林晚”,而依然是“不待扬鞭自奋蹄”。希望以后仍有机会与大家一起做事。
作者简介
徐以骅,原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特聘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高校智库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宗教与国际关系、美国宗教等教学科研工作。
选自《上海参事》2023年第3期